介绍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苏联作家尼古拉·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0年代所著的一部小说,讲述了一个农村少年保尔·柯察金在苏联工业化进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。
背景
20世纪初,俄国国内的工业程度比较落后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之后,国家经济状况更是一落千丈。1928年,苏联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,以国家财政为中心组织生产和分配,农业集体化以及工业化建设逐渐展开。
主人公背景
保尔·柯察金是作者以自己为蓝本塑造出来的小说主人公,他出自一个贫苦农村家庭,家庭遭受了很多的苦难,他先是因为母亲病故而失去依靠,后又失去了妹妹和父亲,因此造成了他一种孤寂的心理状态。然而他是一个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,他的好学与他的勤奋使他渴望逃离贫困生活。在小说中,作者以保尔为代表,塑造了全国劳动者刻苦耐劳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。
内容
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,展现了苏联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艰难与困苦,描绘了一些劳动者为了完成政府的生产任务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保尔年幼的时候就表现了对于冶炼铁的兴趣,因此,他在成长的过程中,选择了进入一所专门培养冶金工人的学校学习冶金技术。在这所学校中,保尔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们一同在学校中学习冶炼技术。
在学校教育之后,保尔去了乌拉尔工厂,而乌拉尔工厂正是苏联重点打造的一座工厂。在这座工厂中,保尔学习了很多工业化改造的技术,同时也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和危险。在实践中,保尔一点一滴地积累了经验,成了优秀的钢铁工人,并且经历了许多同事或者朋友的牺牲。
意义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是苏联一部很著名的文学作品,小说中所揭示的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与劳动者刻苦耐劳的精神风貌,对于苏联当时社会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。同时,这部作品代表了当时国家对于工业的高度关注,是推广工业化的重要宣传资料。
该小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内政治方面,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。在美国,这部小说曾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,在苏联的政治外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结论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不仅是一部反映苏联工业改革的小说,也是一部描绘人类劳动奋斗的文学巨著。小说表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类品质:为了追求真理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探索、实验,甚至不为利益和荣誉生命不顾,这样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久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