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市图书馆
青岛市图书馆是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一座公共图书馆,建于1909年。作为青岛市最早的、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,青岛市图书馆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读书和学习资源。
历史沿革
青岛市图书馆的前身是红十字会图书馆。1919年,因青岛公学的图书馆来青岛的德国人道委员会收回,红十字会图书馆因此遭到关闭,藏书被收回。1920年,德国人道委员会在青岛市政府的协助下,成立了市立图书馆,并把以前红十字会图书馆的藏书捐献给此处的图书馆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后,美军接管了青岛市政府的一切财产,由于没有职员,青岛市立图书馆停放了一个多月,馆内的财产也被人洗劫一空,中断了若干时间。
1946年2月15日,市政府借还了图书馆的经费,停放的财产逐渐全部被送回,图书馆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活动。
馆藏资源
现今青岛市图书馆是一座集阅读、学习、借阅为一体的公共图书馆。馆内藏书超过350万册,其中中文和外文图书分别超过300万册和50万册,另外,还拥有近五万余种期刊。
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外,青岛市图书馆还提供了数以万计的电子书籍、数字化的文献、电子期刊和各种数据库。读者们不仅可以在馆内阅读,还可以自由借阅,并且附设了自助还书和自助查询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。
文化活动
青岛市图书馆除了传统的阅读和借书外,还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,如话剧、音乐会、读书会等。每年还举办一系列的大型文化活动,如青岛国际书展、青岛国际文化节等。
此外,青岛市图书馆还鼓励读者参与各种文艺活动,如书法、音乐、绘画、摄影等。馆内还设有交流互动区,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学习交流的平台。
服务理念
青岛市图书馆一直秉持“服务读者、敬业奉献、追求卓越、团结合作”的服务理念,不断优化馆内服务体系,提高服务质量,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。
馆方还定期开展“书香苑”主题推广活动,鼓励市民关注自身的文化素养,走近图书馆,领略书香气息,恢复阅读习惯,增强对生活的激情和动力。
总结
青岛市图书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,更是一所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。作为城市的文化中心,青岛市图书馆将继续朝着更加完善、严谨、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,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和谐、文化和共建的平台。